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

一個不平凡的企業家---- 溫世仁

溫世仁:跨越五道門檻第一人—樹立了「新台灣人」典範 ■高希均(作者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名譽教授)
(一) 人世間最大的不公平是好人英年早逝。 溫世仁先生的去世,帶給華人世界極大的損失與震撼。這樣有分寸的台灣人,這樣講誠信的中國人,這樣有創意的科技人,這樣慷慨的企業人,這樣一個全方位有成就的人,還能在哪裡找到? 二十多年來,台灣由傳統產業走向高科技,企業領袖除了王永慶、吳舜文、高清愿等人外,又出現了新的科技領袖張忠謀、曹興誠、施振榮、郭台銘…。 在中生代中,溫世仁是一位令人讚賞的企業領袖。他不獨善其身,而要兼善天下;他不只在一個領域中獨領風騷,而是全方位的在推展他的理念。連戰先生提出的「溫世仁精神」—走遍天下,立足天下,照顧天下,就是一種典範。 最可惜的是,當他的影響已被海內外所重視,當他的人生理想正走向日正當中時,遽然謝幕,留下的是海峽兩岸難以填補的空白。
(二) 為什麼很多「名人」的去世,很少引起追思,而世仁的去世,引起了社會普遍的尊敬與懷念?論家世,出身於台灣中部的一個水電工人的家庭;論學識,沒出過國,沒留過學,沒得過博士學位;論財富,比他有錢的科技新貴多的是;論地位,他沒有擔任過公職,結交過權貴;穿著普通的西裝(不歡喜帶領帶),出門常不坐公司的轎車,飲食更是簡單;他就像任何一個上班族。 這或許正是台灣五十多年來經濟成長、教育普及、社會多元中一個動人的見證:憑自己的用功,十八歲考進台大電機系;靠自己的打拚,二十五歲擔任金寶公司總經理;靠自己的膽識,二十六歲就已經去過四十三個國家推銷產品;靠自己的本領,三十二歲進入英業達。 不幸的是,過於奔波操勞,五十七年豐富的一生就沒有再能發出光芒。他留下多少財富不重要,重要的是留下了大家對他的尊敬。 他在台灣與大陸出版過二十餘本書,多本也譯成英文、日文及韓文。這麼多豐富的著述,是他遺留給人間最大的財富。他對我說過:「在(台北)市區買一幢豪宅,不如去(大陸)山區建百間教室!」「家中藏財寶,不如家中有藏書。」 (三) 從第一次相識開始,世仁就一直以「老師」相稱。回首十餘年來與世仁的相交,我終於領悟到他之所以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:那就是他跨越了五道大門檻。 在他豐富的生命歷程中,世仁以自己的言行及著述
(1)跨越了科技門檻,進入了人文領域,擁有了人文心。
(2)跨越了本土門檻,走上了世界舞台,擁有了世界觀。
(3)跨越了兩岸門檻,走進了中國大陸,擁有了中華情。
(4)跨越了財富門檻,展開了大量捐贈,擁有了奉獻熱。
(5)跨越了「意識型態」門檻,變成了「新台灣人」。
世仁是少數的科技人,兼有濃厚的人文氣質。每次回台北,他就來我們開設的「人文空間」(松江路九十三巷)聚晤,他喜歡那裡的樸實氣氛。送他出巷口,手中拿著一袋書,一輛計程車又把他載向下一站。 近年來當他自己變成了作者,又創設了「明日工作室」,就更能體會到做「文化人」的辛苦與堅持人文精神的不易。 世仁一出台大校門,就開始以世界為舞台,推銷他公司的產品。世界觀、世界村、世界村民,早與他的實際工作相結合,也與他的做人理念相結合;坐井觀天的侷限,夜郎自大的封閉,早被他在年輕時代就識破與打破。 十五年來,世仁更跨越了台灣海峽這條鴻溝,變成了對大陸經濟非常深入瞭解的一位企業領袖。 他不僅走遍了大江南北,更走透了大西北。在《溫世仁觀點:中國經濟的未來》一書中,他指出:「中國經濟,離不開世界;世界經濟,離不開中國。」即使他沒有寫,讀者也可以用同樣的推論:「台灣經濟,離不開中國;中國經濟,離不開台灣。」 近年來,他一直默默地要以「中華情」來解「中國結」。中華情包括對中華歷史的認同,對中華文化的嚮往,對兩岸和平的追求,以及對兩岸雙贏的鼓吹。 世仁強烈地認為:當前的「中國結」千萬不可變成死結。因此,兩岸的底線絕不可以「中國人打中國人」;兩岸交流的起點一定要從「中國人幫中國人」開始。 從世仁的言行舉止、穿著、消費,從來看不出他是一位科技「新貴」,只有偶然聽到他默默地捐獻出幾百萬或幾千萬台幣時,才會驚覺到他的財富,更讚賞他的慷慨。 當他超越了「財富」這道門檻,他就有更多時間給自己讀書與寫書,更多的心力幫助大陸的窮鄉與窮孩子,更多的創意放在知識的傳播。 他相信只有靠知識這帖藥才易解決中國的貧窮。 讓我引述他常提出的一個故事。 「黃羊川是中國西部一個窮鄉,鄉民取水要走二十公里,孩子沒有機會讀書。有一天,林光信先生(溫先生的同事)把電腦、網路和上網技能帶進黃羊川,孩子們第一次看見外面的世界。 從此以後,晚上,點著蠟燭,讀書;早上,天剛矇亮,還是讀書。一個十三歲的女孩說:『我不想去北京,我要把黃羊川變成北京。』」
(四) 在今天台灣「政治正確」的陰影籠罩下,敢投資大陸、又公開地奔波於兩岸,肯定大陸經濟前景,倡議經濟整合的,是少之又少。他寫過:「中國今天的發展基本上是對自己本身及世界都是有利的事情。台灣也要積極而謹慎掌握這歷史的機會。」 世仁以土生土長「台灣人」的先天優勢,以及在高科技產業中展現的成就,使他無所顧忌地發揮了性格中的獨立創新,勇敢嘗試,慷慨奉獻;尤其他對人的熱情與敦厚,對事的分析與見解,凡是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會被他的「真」—真心、真誠、率真所感動。 世仁勇敢地跨越了「意識型態」的門檻,變成了一個敢對兩岸負責人說真話,並且敢往來於兩岸的「新台灣人」。 遠在一九九四年十月的《遠見》,我發表了一篇「新台灣人:改寫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」。文中寫著: 「新」台灣人不僅有務實的經濟人,也有理想的文化人;不只立足本地,也活躍於世界舞台;不再侷限於小我的成就,更是在共創大愛。 新台灣人的「新」是在於他的新觀念、新態度、新做法、以及新視野。 七年前對理想中「新」台灣人的描述,世仁不正就是最貼切的、活生生的典範嗎?
(五) 對任何人來說,五道門檻就是五道銅牆鐵壁。對世仁來說,每跨越一道門檻,就多一分寬廣的視野;當同時跨越了五道門檻,世仁就變成了胸懷遠見、宏觀天下的第一人,也就變成了在中壯領袖群中最值得尊敬的一位。 在知識經濟年代,企業領袖與專家學者都在尋找利潤可以更高的「新商業模式」,世仁默默地以生命為代價,構建了一個跨越五道門檻的「新台灣人模式」。 十一月上旬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」在上海召開。他發表了一篇解決中國農民問題的重要演講。結論中他指出:「網路是上帝送給窮人最好的禮物,讓這個世界告別貧窮,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所應該做的努力!」在熱烈的掌聲中,他走下台。 萬萬沒有想到,言猶在耳,世仁已走下了人生舞台,已經遠離我們而去;這是我最後一次聽到他那熟悉而堅定的聲音,看到他那樂觀而親切的微笑。

沒有留言: